上期和大家分享了98式高射炮,这期就顺着这门炮继续往下走,简单说说这门炮的最大用户——秋月级驱逐舰(乙型驱逐舰)。关于98式高射炮可移步专栏CV21060770详细观看。
日本海军受英国,美国建造“防空巡洋舰”的启发,于1939年的丸四计划开始着手于建造同类舰艇。军令部要求新舰拥有强大的防空火力,良好的适航性,尽可能高的航速和长距离的续航能力,以便于充当航母机动部队的对空掩护。考虑到成本问题,日本海军认为采取“驱逐舰大型化”是较好的方案,虽然秋月级2700吨的排水量已经和夕张级轻巡洋舰相当。日本海军同时还希望能装备较多的数量,以充分提升舰队防空火力。不过“水雷屋”出身的指挥官坚持认为新舰作为驱逐舰,自然也不能放弃鱼雷装备(ps: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自信)。经过了激烈的争论后,秋月级仍然安装了四联鱼雷发射管一座,外加鱼雷再装填设施(上期已经讲过,本子不装鱼雷的驱逐舰属于政治问题,这是碰都不能碰的话题)。在防空火力方面秋月级采用八九式双联高射炮4座。续航力则高达18节/8000海里。但是她并没有达到海军部要求的35节航速(反正服役时日本海军也顾不上什么航速指标了)。按照原设想,秋月级将会在中途岛海战时就大量伴随在南云机动舰队的身边,并用猛烈的对空火力击落美军的空袭飞机。但是首舰秋月号直到1942年6月11日才竣工,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秋月级是在日本海军驱逐舰中唯一使用单烟囱设计的,因为她的三台锅炉都使用一个烟囱。因此烟囱底部显得很大,烟囱两侧各放置救生艇两艘。后部则是防空炮台,装备25mm双联装机关炮,防空炮台中央设置2米高角度测距仪,为机关炮指示角度数据。四联装鱼雷发射管安装在炮台后部。舰尾甲板上虽然安装有深水炸弹,总共可携带54枚,但是秋月级的反潜能力较为低下。
秋月级装备的双联装100mm高射炮专门为舰队防空设计,1935年开发,于1938年完成定型。秋月级采用该型的封闭式炮塔,它的炮管长,威力大。身管长度达到65倍口径,弹丸重13千克,炮口初速达到1000米/秒,俯仰角可达到+90到-10度,最大射程14000米,最大射高11000米,最大射速15发/分钟。回旋速度达到10度40分/秒,俯仰速度达到16度/秒。大大缩短了应战的时间,这使她在防空战斗中可以反应更快,在更短的时间内应付更多的目标。但是威力大的火炮也使炮管磨损增大,炮管寿命降低到350发,因此身管需频繁更换。
秋月级驱逐舰对空火力相当强大,在所罗门海域,秋月号遭到了9架美军B17轰炸机的围攻,然而秋月号驱逐舰依靠着她强大的对空火力,居然在击落了2架美军轰炸机后全身而退。
秋月级驱逐舰由于高于其它驱逐舰的排水量,在美军第一次发现他时甚至将她误认为夕张级轻巡洋舰。也有美军战机在攻击秋月级驱逐舰时误判其为轻巡,导致鱼雷定深过深从舰底穿过。但秋月级毕竟是驱逐舰,与巡洋舰最大的区别就是防御方面。轻巡洋舰拥有防御装甲,而秋月没有,在遭受攻击时只能依靠船员的操舵技能机动躲避攻击。为了减轻中弹时的损害,秋月级的锅炉房为前后两座,前一个锅炉房安放两台,后一个锅炉房放置一台。轮机房被分为前后两座,前主机舱安装左推进主机,后轮机舱安装右推进主机。
丸四计划中计划建造的6艘秋月级驱逐舰全部建成,但1943年改五计划总共建造的33艘秋月级最终只建成6艘。其他秋月级因战时匮乏资源,时间紧迫而取消建造,秋月级的建造数量最终停留在12艘。因为服役时,日本海军已是落日余晖,秋月级驱逐舰未能在已注定是败局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战后幸存的秋月级被赔偿给了战胜国,在世界各地又服役了许多年,算是一型比较长寿的赔偿舰。
通过以上两张线稿图也可以直观的看出秋月级驱逐舰的防空特化改造。原本笔直的前主桅杆被掰弯了一截,留出来的空间被用来安装主打对海搜索的21电探或主打中远距离对空搜索的22电探;舰体中部加装96式三联装25mm防空炮;后主桅杆安装了主打近距离对空搜索的13电探;后部的94式高射指挥仪被拆除,换装一座96式三联装25mm防空炮。(我一直不理解本子拆啥不行为什么非得把高射炮指挥仪给拆了呢?这一拆后主炮不就瞎了吗?)
秋月级驱逐舰性能参数:
标准排水量:2700吨
满载排水量:3878吨
舰长:134.2米
舰宽:11.6米
平均吃水深:4.2米
动力系统:吕号舰本式重油水管锅炉3座,主机2座2轴,52000马力
最大航速:33节
燃料搭载量:重油1080吨
续航力:18节/8000海里(实测18/9062海里)
主武器:100mm/65口径双联装高射炮4座,25mm双联装机炮2座(部分战舰竣工后立刻进行机炮火力增强工事后才服役),610mm四联装鱼雷发射管1座
乘员:263名
秋月型驱逐舰(あきづきかたくちくかん)
(1)秋月
首舰,1942年6月11日竣工,归属横须贺镇守府。1942年10月3日起参加四次瓜岛输送任务,10月25日在图拉吉岛北方海域中弹受损,返回日本大修至1943年初,成为第10战队旗舰。1943年1月19日,秋月号在肖特兰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鹦鹉螺号(SS168)发射的鱼雷命中,再次返回日本修理至1943年10月31日。1944年6月19日参加马里亚纳海战,救助了舰体内部殉爆的航空母舰大凤号。10月25日,秋月号参加恩加诺角海战,被美军潜艇大比目鱼号(SS232)发射的鱼雷命中,爆炸沉没。
(2)照月
1942年8月31日竣工,归属横须贺镇守府。1942年10月26日参加南太平洋海战,被美军水上飞机的近失弹炸伤,返回特鲁克修理。12月9日参加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救助沉没的比睿、雾岛号船员。12月11日夜晚,照月号突然遭到美军PT鱼雷快艇的鱼雷攻击,在两声爆炸之后,左舷主机停车,重油舱起火,后部高炮弹药库诱爆。幸好及时将鱼雷抛弃。为避免为美军所俘获而由舰员自沉。
(3)凉月
1943年1月7日竣工(加装了机炮),归属横须贺镇守府。1943年6月26日成为第10战队旗舰,执行运输任务。1944年1月,凉月号在威克岛输 送任务中,刚离开本土港口航行到宿毛湾附近海域就遭到美军潜艇袭击,鱼雷击中1号炮塔前部和后桅附近,舰长和多人战死。舰尾破损严重,舰首也损失一部分,在剩余舰员努力抢救下,勉强返回了吴港,之后整整修理了四个月。但是当年10月16日,其完成输送任务后自基隆返回大分的途中,在丰后水道遭潜艇袭击,中雷2枚,1号炮塔以前的舰首部分再遭损失,一直修理到11月,因而错过了恩加诺角海战。12月1日转属第2水雷战队,1945年4月随大和号参加菊水作战。结果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掷的炸弹命中,劈断舰首,大量进水,在船员们全力抢救下成功返航。其后用作港区防空炮台直至二战结束。战后,凉月号的舰体被灌注水泥后坐沉用作北九州港的防波堤。
(4)初月
1942年12月5日竣工,归属横须贺镇守府。在特鲁克,拉包尔等地执行运输任务。1944年6月19日参加马里亚纳海战。10月25日,在恩加诺角海战中救助瑞鹤号航空母舰时初月号被美军舰队追上攻击,于是她向美国舰队发起了冲锋。初月号的逆向作战给日本舰队的残部留下了撤退时间。而美国舰队在面对初月号的时候四艘巡洋舰发射了大量的穿甲弹,却都被初月号驱逐舰躲开。最后,初月号被美军驱逐舰攻击,引发了舰艏爆炸,终于沉没。全舰仅8名船员依靠一艘没有及时收回的内火艇幸存。
(5)新月
1943年3月31日竣工,在拉包尔作战。1943年7月4日,新月号参加科隆邦加拉岛运输作战。7月5日,才完工半年出头的她在库拉湾被美国轻巡洋舰海伦娜号、圣路易斯号和檀香山号用火炮击沉,是本级舰服役生涯最短的一艘。
(6)若月
1943年5月3日竣工,在特鲁克,拉包尔作战。1943年11月12日参加布干维尔岛海战,在拉包尔附近被近失弹炸伤,返回日本修理至1944年2月4日。3月28日随大凤号前往林加泊地,6月19日参加马里亚纳海战,救助沉没的大凤号船员。11月9日参加多号运输行动,11日在奥尔默克湾被美军战机命中炸弹,舰体燃起烈火,随后燃烧沉没。
(7)霜月
1944年3月31日竣工,属于第11水雷战队。1944年6月19日与第一航空战队一起参加马里亚纳海战,7月9日转属第41驱逐舰队,10月20日参加恩加诺角海战。11月24日成为第31战队旗舰,25日在新加坡前往文莱港的途中被美军潜艇偷袭,命中2枚鱼雷后爆炸沉没。
(8)冬月
1944年5月25日竣工,属于第11水雷战队,1944年11月7日起在本土与冲绳间执行运输任务。10月10日在远洲滩附近海域遭到鱼雷攻击,回港修理至11月20日。24日随隼鹰号航空母舰到马尼拉,1945年1月31日因触礁回港修理。4月6日,随大和号参加菊水特攻。战斗中,冬月号和凉月号全力迎战,掩护大和号。很快,冬月号被命中2枚炸弹,一枚击中舰桥底部的指挥所,一枚击中前锅炉房,然而幸运的是两枚炸弹都没有爆炸。一架鱼雷机向冬月号发起攻击,但因为定深过深,鱼雷从冬月舰底穿过。大和号即将沉没时,冬月号依然在大和身边试图阻挡美军战机。随后负伤回到佐世保,在门司港内迎来投降。战后成为工作舰,最终被作为废铁卖掉。
(9)春月
1944年12月28日竣工,属于第11水雷战队。后专属第1护卫舰队第103战队。一直在日本近海执行护卫任务直到战争结束。1945年10月5日除籍并被赔偿给苏联,改名为“突然号”(Pospeschny)。对于战争中几乎赔完棺材本的苏联海军而言,这是相当珍贵的军舰,苏联海军对此很是重视,在进行改装后一直服役到1959年。随后改称TSL64,作为鱼雷收集和拖靶船,直到1965年才正式退役。
(10)宵月
1945年1月31日竣工,属于第11水雷战队。1945年2月16日在横须贺参加对空战斗,5月25日转属第41驱逐舰队,6月5日在姬岛附近触雷,返回吴港修理,修理过程中还以防空炮参加了吴港大空袭作战。8月2日为了应对美军有可能的登陆,伪装后系留在东能美岛南端,并就此迎来战争结束。1945年10月5日除籍,后赔偿中国并改名“汾阳号”,并于1949年随蒋军残部逃台。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无能,汾阳号没几年就荒废了,长期无人照料的汾阳号最终于1962年退役,1963年被拆毁。
(11)夏月
1945年4月8日竣工,属于第11水雷战队。1945年6月16日因触雷返回佐世保修理,在船坞中迎来了战争结束。1945年10月5日除籍被赔偿给英国,但英国很快将其转卖(属实是爹不亲娘不爱了)。1947年,夏月号在浦贺船坞中被拆毁。
(12)花月
1944年12月26日竣工,属于第11水雷战队。1945年3月15日转属第31战队,拆除深水炸弹计划搭载“回天鱼雷”,但最终没有实现攻击。4月6日护送大和号至丰后水道,此后一直停泊在日本内海,只进行了一些防空战斗,最终以几乎无伤的完好状态迎来战争结束。1945年10月5日除籍,赔偿给美国并改舷号为“DD-934”,1948年作为靶舰被击沉。
虽然秋月级武备强悍,防空火力强大,但在盟军和全世界人民的强力打击下,她们注定也只能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牺牲品。
标签: 苏联海军 中途岛海战 俯冲轰炸机 布干维尔 日本海军 太平洋海战 深水炸弹 鱼雷快艇 机动部队 轻巡洋舰 号驱逐舰 1945年 圣路易斯 水上飞机 战争结束 航空母舰 1942年 落日余晖 国民政府